卫生保健
卫生保健

【保育保健】相约春分好时节 杏雨梨园春意浓——二十四节气之春分

发布时间:2025.03.20点击数:

【保育保健】相约春分好时节 杏雨梨园春意浓

——二十四节气之春分

 

一年分为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每个季节三个月,古人将这三个月命名为孟、仲、季。于是,春季就分为孟春、仲春和季春了。孟春也叫早春,拉开春天的序幕。仲春时节,迎来重要节气——春分。

一、节气介绍

春分,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四个节气,通常出现在公历3月20日或21日。

春分在天文和气候上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一天,太阳直射赤道,南北半球昼夜平分。民间俗语说:“春分秋分,昼夜平分。”古籍中也有记载:“至于中春之月,阳在正东,阴在正西,谓之春分,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春秋繁露·阴阳出入》)

二、春分三候

一候:玄鸟至

春分之日,“玄鸟至”“玄鸟”即“似曾相识燕归来”的燕子,它春分而来,秋分而去,“燕来还识旧巢泥”。

二候:雷乃发生

春分后五日,“雷乃发生”,阴阳相薄为雷,雷为振,为阳气之声,也是春分后出地发声,秋分后入地无声。

三候:始电

再五日,“始电”,雷电现象增多,春雨润泽大地。

三、春分习俗

1.吃香菜

中国有个习俗叫作“春分吃春菜”。古人认为在春分时节吃春菜有养生与开运的效果,能够保佑一家人身体健康,所以这个习俗就慢慢地传承了下来。

2.送春牛

春分时节,会有送春牛图的活动。春牛图是把二开红纸或黄纸印上全年农历节气,还要印上农夫耕田图样。送图者通常是民间善言唱者,被称为“春官”。他们挨家挨户送春牛图,送图时会说些有关春耕的吉祥话,如“这张牛图送主人,抓紧时光搞备耕。修好农具换好种,阳雀一叫闹春耕”等,言词即景生情,押韵动听,俗称“说春”。

3.竖蛋

“春分到,蛋儿俏。”相传在春分这天正好是阴阳平衡之日,有利于竖蛋。选择一个光滑匀称、刚生下四五天的新鲜鸡蛋,轻手轻脚地在桌子上把它竖起来,寓意“大吉大利”。  

4.放风筝

古人认为,放风筝表示着对生活的美好祈盼。风筝一般有王字风筝、鲢鱼风筝、眯蛾风筝、雷公虫风筝、月儿光风筝等,大者有两米高,小的二三尺。

四、 春分饮食

1.山药薏米粥

食材:山药、薏米、莲子、大枣、小米。

做法:将山药、薏米、莲子、大枣与小米洗净后共同煮粥。煮山药以15~20分钟为宜,先放薏米,后放山药。

功效:排湿补脾胃。

2.核桃山药羹

食材:核桃仁20克,山药30克,冰糖适量。

做法:首先将核桃仁炒香,与山药一同研成细粉;烧少量开水,放入冰糖溶化成汁;再烧适量开水,将以上加工好的粉和冰糖汁加入,搅拌成浆。

功效:健脾除湿,固肾止遗。适于脾胃虚弱、大便燥结。

五、春分养生

1.饮食篇:忌热寒,求中和

春分时节,饮食方面的原则是忌大热大寒,力求中和,饭量不宜过饱。可适当多吃香椿、黄豆芽、芹菜、小葱、莴笋、荠菜、春笋等。

2.作息篇:睡眠足,勤锻炼

保证充足睡眠,作息规律;多食含维生素B族食物,可驱“春困”,如大豆、花生、火腿、黑米等。

“春困”不能单纯依靠多睡觉来解决,要积极参加锻炼和户外活动,促进或改善机体血液循环。

3.保健篇:慎春捂,多梳头

不少人懂得春捂秋冻,但春分后,是否应该春捂就得看天气了。人们要随着气温升高逐渐减衣服。此时头部要少捂,春分后阳气上升,多用梳子或手指梳头,有助于梳理阳经,利于阳气升发。 具体做法是十指弯曲,以指代梳,从前往后梳头100到200下。尤其对于鼻炎的孩子很有帮助,十指梳头法可以帮助有鼻炎的孩子通达阳气到鼻腔,减轻症状。 如果平时有手脚冷、便秘、乏力、懒动等症状,可以多揉腹。经常以手心按摩小腹至发热,不但可以有效驱寒暖腹,还能养元补气,滋阴培阳。

4.护眼篇:养眼先养肝

春天也是眼睛问题高发的季节。春主肝,肝开窍于目。眼睛虽然在体表,它的根却在肝。春天出现最多的眼睛干涩、红血丝、迎风流泪的症状,都跟肝血虚、肝风有关系。

六、春分诗词

《咏廿四气诗 春分二月中》

唐 元稹

山色连天碧,林花向日明。

梁间玄鸟语,欲似解人情。

《春日田家》

清 宋琬

野田黄雀自为群,山叟相过话旧闻。
夜半饭牛呼妇起,明朝种树是春分。

春色从此分,春意从此浓。春分,是自然的温柔馈赠,是新旧交替的序章。从这天起,白昼愈长,暖意愈浓,世间满是蓬勃的希望。让我们怀揣着这份生机,大步迈向未来,不负这大好春光。


上一条:【保育保健】梨花风起正清明 ——二十四节气之清明

下一条:我们都在健康长大——幼专附属幼儿园开展春季幼儿体检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