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保健
卫生保健

【保育保健】梨花风起正清明 ——二十四节气之清明

发布时间:2025.04.03点击数:

【保育保健】梨花风起正清明

 ——二十四节气之清明

 

清明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传统祭祖节日。中国古代将清明分为三候:“一候桐始华;二候田鼠化为鴽;三候虹始见。”以下是关于清明节的介绍。

一、节气介绍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节气在冬至后第105天,春分后第15日,一般为公历4月5日前后。它源自上古时代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同时也是一个自然节气点,与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其起源与寒食节有关,寒食节相传是为纪念春秋时期晋国的介子推而设。后来,寒食节与清明节逐渐融合。

清明节在天文气候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清明节气时,太阳到达黄经15°。这标志着太阳在黄道上的特定位置,反映了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相应位置,是季节变化的重要标志之一。此时,北半球昼长夜短的趋势更加明显,白昼逐渐变长,黑夜逐渐变短,阳光照射时间增加,为万物生长提供了更充足的光照条件。

清明时节,东亚大气环流已实现从冬到春的转变,西风带槽脊移动频繁,低层高低气压交替出现,江淮地区冷暖变化幅度较大,气温逐渐升高,天气回暖,是植物生长的关键时期。

此时,中国南方地区常出现降雨天气,雨水增多,空气湿度增大,正所谓“清明时节雨纷纷”,充沛的雨水有助于农作物的生长发育。而北方地区则多风,降水相对较少,但也开始有一定程度的降水,对缓解春旱有重要作用。

二、清明三候

桐始华:清明时节,桐树开始开花。桐花洁白而美丽,在春风中绽放,为大地增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标志着春天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田鼠化为鴽:鴽是一种鹌鹑类的小鸟。古人认为,此时田鼠因阳气渐盛而躲回洞穴,而鹌鹑之类的小鸟则开始在田间活动。实际上,这是随着季节变化,田鼠和鹌鹑等动物活动习性发生改变的一种自然现象。

虹始见:清明后,雨水增多,空气中水汽充足,阳光明媚时,常常会出现彩虹。彩虹的出现,给清明时节的天空增添了一份绚丽的景色,也成为这个节气的一个标志性特征。

三、清明习俗

1.扫墓祭祖:这是清明节最重要的习俗,人们会前往祖先墓地,清扫墓前杂草,供奉祭品,以表达对先人的怀念和敬意。

2.踏青:清明时节,春回大地,人们到郊外散步游玩,欣赏自然风光,感受春天的气息。

3.放风筝:人们在清明时把风筝放上天,然后剪断牵线,让风筝随风飘逝,寓意着带走病痛和灾祸。

4.插柳:民间有折柳、戴柳、插柳的习俗,人们认为柳枝有灵性,能避邪驱鬼,保佑家人平安。 

四、 清明饮食

1.青团

江南地区特色美食,用艾草汁或鼠曲草染成碧绿的糯米皮,包裹豆沙、芝麻或咸蛋黄肉松等馅料,蒸熟后油润如玉,软糯清香。

寓意:艾草有驱寒祛湿、辟邪护身之效,绿色象征春回大地、生生不息。 

2.馓子

以面粉搓成细条,油炸后形如金丝缠绕,口感酥脆,分南北两种,北方馓子大方洒脱,南方馓子精巧细致。

寓意:源于寒食节禁火吃冷食的旧俗,金黄酥脆的馓子,寄托着家宅兴旺、财源如缕的愿景。

3.子推馍

山西、陕西等地的传统面食,形如燕、蛇、兔等动物,或捏成象征忠孝的锁状,蒸熟后点染彩绘。

寓意:为纪念“割股奉君”的忠臣介子推,凝聚着“忠孝传家”的文化基因。

五、清明养生

1.饮食篇:增甘减酸,时令蔬菜

增甘减酸:适当多吃山药、菠菜、大枣、蜂蜜等健脾益气的食物,少吃酸性食物,以养护脾胃。

吃时令菜:食用马兰头、荠菜、春笋等清明时节的新鲜蔬菜,它们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有助于增强免疫力,起到清热降火等功效。

2.作息篇:早睡早起,春捂秋冻

早睡早起:应顺应春季阳气升发的特点,早睡早起,保证充足的睡眠,以促进身体的新陈代谢。

增减衣物:清明时节气温波动较大,要注意及时增减衣物,“春捂”不宜过早减少衣物,以防感冒。

3.保健篇:慎春捂,多梳头 

不少人懂得春捂秋冻,但春分后,是否应该春捂就得看天气了。人们要随着气温升高逐渐减衣服。此时头部要少捂,春分后阳气上升,多用梳子或手指梳头,有助于梳理阳经,利于阳气升发。 具体做法是十指弯曲,以指代梳,从前往后梳头100到200下。尤其对于鼻炎的孩子很有帮助,十指梳头法可以帮助有鼻炎的孩子通达阳气到鼻腔,减轻症状。 如果平时有手脚冷、便秘、乏力、懒动等症,可以多揉腹。经常以手心按摩小腹至发热,不但可以有效驱寒暖腹,还能养元补气,滋阴培阳。

3.运动篇:踏青慢跑

适度运动: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慢跑等,能增强体质,促进气血流通,使身体与春季的蓬勃生机相适应。清明时节外出踏青,能让身心融入大自然,不仅锻炼身体,还可舒畅心情,缓解压力。

4.养生篇:调节情绪,多晒太阳

调节情绪:清明时节人们易触景生情,情绪波动,要学会调节情绪,保持心情舒畅,可通过听音乐、与朋友聊天等方式来缓解不良情绪。

多晒太阳:适量晒太阳有助于增加血清素和多巴胺的分泌,能改善心情,同时促进维生素D的合成,有利于钙的吸收。

六、清明诗词

《清明》

唐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寒食野望吟》

唐 白居易

乌啼鹊躁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

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累累春草绿。

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死生离别处。

冥冥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

 

天气清明,万物生长,春和景明,万物可亲。清明不只是一个节气和节日,更是一种历史,一种文化,一种情怀,一种生活。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重拾清明,就是寻觅我们遗失在时间长河里的民族印记。



上一条:【卫生保健】预防传染病 健康筑防线

下一条:【保育保健】相约春分好时节 杏雨梨园春意浓——二十四节气之春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