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保健
卫生保健

【卫生保健】预防传染病 健康筑防线

发布时间:2025.04.05点击数:

卫生保健】预防传染病 健康筑防线

 

2025年4月2日,河南省疾控中心发布4月份健康风险提示,公众4月份需重点关注防范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布病和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4类传染性疾病。

为了提高家长朋友们预防传染病的意识和能力,幼专附属幼儿园整理了传染病预防知识,请大家一起学习吧!

一、为什么传染病高发?

1、由于近期气温变化莫测,忽冷忽热的气温变化使我们的机体调整失去了平衡,容易患病。

2、气候干燥,人体处于缺水状态,呼吸道黏膜失去滋润,黏膜细胞脱落,屏障作用下降,就容易导致呼吸道传染病多发。

3、人口流动量较大,天气转暖人们纷纷走出家门,无形中增加了病菌的传播概率。

二、常见传染病有哪些?

1、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流感病毒分为甲、乙、丙三型。传播途径以空气飞沫传播为主,也可通过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间接传播。

2、水痘,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水痘患者多为1~14岁的孩子,在幼儿园和小学最容易发生。水痘的传播途径以飞沫传播为主,易感人群接触被病毒污染的尘土、衣服、用具等也可能被传染。

3、流行性腮腺炎,简称“腮腺炎”,亦称“痄腮”,也是一种通过飞沫传播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冬春季节容易发生,多发生于儿童。流行性腮腺炎患者是唯一的传染源,主要通过飞沫传染,少数通过用具间接传染,传染性较强。

4、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的儿童。初期症状与感冒类似,手掌、脚掌、臀部出现无痛的皮疹或水疱,口腔内会有疼痛的溃疡,会出现发热、吞咽困难、食欲减退等情况。因为手足口病主要通过空气(飞沫)、口、密切接触等方式传播,碰到患者用过的毛巾、玩具、餐具、奶瓶、床上用品等都有感染的可能性。

5、麻疹,是由麻疹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临床表现为高热(体温≥38°C),发热2~4天后自耳后、面部开始出现红色斑丘疹,伴有流涕、咳嗽等症状

6、诺如病毒,是一种高传染性的肠道病毒,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感染诺如病毒的患儿可能出现呕吐、腹痛、恶心、腹泻等症状。成年人感染诺如病毒的主要症状是腹泻,而青少年儿童感染诺如病毒的主要症状是呕吐、恶心、头痛等。日常防护建议勤洗手,尤其是饭前便后、加工食物前。同时,要注意饮食饮水卫生。不吃腐败变质的食物,不吃生冷不洁食物,生熟食品要分开;不饮用生水或被污染的水源,饮用水用具定期消毒。

7、布病是布鲁氏菌引起的急性或慢性传染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病情轻重不一的发热、多汗、关节痛等。普通人做好日常防护,重点注意不吃未烧熟煮透的肉、蛋、奶等动物产品。选择新鲜、安全的动物食品原料,加工时要注意生熟分开。

8、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俗称“蜱虫病”。大多数患者有恶心、呕吐及食欲缺乏等消化道症状和乏力等表现。建议公众野外活动时,做好个人防护,穿长衣长裤、扎紧裤腿、裸露皮肤涂抹驱避剂等,避免在蜱类主要栖息地如草地、树林等环境中长时间坐卧。

9、监测显示,近期河南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呈低位上升态势。建议做好个人防护措施,如科学规范佩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离等。

三、如何预防传染病?

应对常见传染病,做好预防措施是关键。我们要随时关注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物,尤其是家中有老人、孩子的家庭,更应避免着凉导致身体免疫力下降。

我们要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戴口罩、多通风,饭前便后及接触脏东西后要及时洗手,避免脏手接触口、眼、鼻;日常生活中不饮生水,瓜果蔬菜要彻底清洗,不共用餐具;注意咳嗽礼仪,咳嗽或打喷嚏时捂住口鼻,并及时洗手;保持空气流通,室内保持开窗通风。同时还要注意合理搭配膳食,做好自我健康监测,规律作息、充足睡眠、加强锻炼,按时接种疫苗,保持健康生活方式。

那么小朋友们应该如何更好地预防春季传染病呢?下面有一首儿歌,我们可以按照以下内容,加强防护、增强体质、积极预防传染病,健康快乐每一天。

小朋友们要知道,预防疾病有妙招。

科学知识先学好,细菌病毒不相扰。

遇到他人戴口罩,人多不去凑热闹。

一旦发热生了病,及时就医不乱跑。

开窗通风很重要,衣被勤洗太阳照。

双手流水勤清洗,七步洗手要记牢。

合理饮食不挑食,增强免疫很重要。

水果蔬菜不可少,牛奶鸡蛋也需要。

平衡膳食要牢记,生活规律质量高。

适度锻炼身体好,你我健康哈哈笑。



上一条:【卫生保健】爱卫新篇章 健康“心”生活

下一条:【保育保健】梨花风起正清明 ——二十四节气之清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