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引导和帮助广大青年学生上好与现实相结合的“大思政课”,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我校青年学生踊跃投身“返家乡”社会实践,以实际行动在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彰显青春力量,贡献青春智慧。
儿童教育与发展学院 小学教育十二班孙鑫涵
在这个假期,我回到家乡参与了多项社会实践活动,在服务家乡、贴近基层的过程中收获颇丰。在低保户走访工作中,我跟随社区工作人员走访了12户低保家庭,详细记录他们的生活状况和实际困难。通过与低保户面对面交流,我深刻体会到基层民生工作的细致与重要,也更直观地理解了政策帮扶的现实意义。
义务教育阶段控辍保学电话沟通是另一项重要实践。我与另一位“返家乡”同学共同拨打了一百三十余位家长的电话,向他们了解学生返校情况、确认学生现状及辍学原因。这项工作让我深切感受到保障每个孩子受教育权的重大责任。
此外,我还参加了社区组织的防溺水宣传活动,通过发放宣传单、在广场讲解防溺水知识等方式,向居民传播安全理念。
这次“返家乡”社会实践让我走出校园、深入基层,不仅锻炼了我的沟通能力,也让我对家乡的发展有了更真切的认识。
儿童教育与发展学院 小学教育八班王鑫淼
这个暑假,我以“返家乡”实践活动为契机,回到家乡参与基层服务,在实践中深化了对八公桥镇的认知,也实现了自我成长。实践期间,我主要参与了两项核心工作。一是协助社区居委会开展“暑期儿童安全教育”活动,并制作相关资料,通过制作趣味课件、组织互动游戏,为多名儿童普及了交通安全、防溺水等知识,累计服务时长超90小时。过程中,从最初面对孩子时的紧张,到逐渐掌握沟通技巧,我深刻体会到基层工作需兼具耐心与创意。
二是参与家乡非遗文化调研,走访了本地传统文化,记录他们的技艺传承故事,并整理成图文素材发布在社区美篇,其中一篇推文阅读量突破4000次,为八公桥镇文化传播贡献了微薄力量。
此次实践让我收获颇丰,一方面,我亲眼见证了家乡近年来在社区治理、文化建设上的进步,增强了对家乡发展的信心;另一方面,基层工作的复杂性也让我意识到,书本知识需与实际结合才能发挥价值。未来,我会持续关注家乡发展,用所学知识为家乡建设添砖加瓦。
运动与健康学院 董怡
暑假在乡镇办公室实践,感触颇深。初来乍到,面对堆积的文件和忙碌的节奏,有些手足无措。但在同事耐心指导下,逐渐熟悉这项工作。每日整理资料、接听电话、传达通知,看似琐碎,实则责任重大。一份份报表关乎民生数据,一次次会议记录影响决策方向。我学会了严谨对待每项任务,不敢有丝毫马虎。与前来办事的乡亲们打交道,看到他们质朴的脸庞和急切的神情,深知自己手中的笔杆子承载着他们的期盼。虽不能立刻解决所有问题,但认真倾听、及时转达,也能给他们带去些许安心。这段日子,明白了基层工作的不易,也体会到服务大众的意义。那些赶制的材料、反复核对的数据,都在磨砺着我,让我更加珍惜这份锻炼机会,未来定要加倍努力学习,成为一个优秀的人民教师!为基层的教育事业贡献一份力量!
运动与健康学院 郭柳雯
在具茨山团工委做志愿者的日子,像一本翻开的乡土教材。帮独居老人调试电视时,他反复念叨“现在的娃真贴心”;协助非遗传承人整理资料,指尖触到泛黄的乐谱,仿佛摸到了文化的脉搏。偶尔在便民服务站坐岗,帮助群众解决一些困难,锻炼了我的沟通与应急能力。没有华丽的辞藻能概括这份收获——是学会在琐碎里看见需求,在付出中找到坐标。原来志愿者的意义,就是用微小的行动,在山野间播撒温暖的种子,而这些种子,终会在不经意间长成风景。

智能技术学院 人工智能一班许少涵
今年暑假,我参与了学院“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深入社区与乡村,通过访谈和问卷,与不同行业的居民交流,了解了他们在居住环境、医疗教育、文化生活等方面的真实需求。此次活动使我受益匪浅。它不仅锻炼了我的沟通与应变能力,也让我学会了如何倾听与表达。更重要的是,我走出了“象牙塔”,将理论知识与现实对照,对国情社情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群众朴实的话语和殷切的期盼,让我感受到了基层的脉搏,增强了我的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
我深刻认识到,作为新时代青年,应积极走入社会、服务社会。此次收获将激励我未来更加脚踏实地,成为有用之才。

智能技术学院 计算机一班王笑笑
在当今社会,志愿服务已成为连接人与人、传递温暖与力量的重要纽带。作为一名对社会公益事业充满热忱的青年,我始终坚信“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能够为社会带来积极的改变。此次参与志愿者服务,一方面是为了将所学知识与社会实际需求相结合,在实践中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另一方面,也是希望能以实际行动回馈社会,为那些需要帮助的群体送去关怀,为构建和谐美好的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智能技术学院 计算机六班蒋贺新
2025年6月30日至8月27日,我在遂平县司法巡防队参与实践,全身心投入基层法治守护工作。实践期间,我协助队员开展辖区日常巡逻,重点排查商超、居民区等人员密集场所的安全隐患,详细记录可疑情况并及时反馈;积极参与“法律进社区”“法治下乡”等宣传活动,通过发放手册、现场答疑等方式,向群众普及民法典、治安管理处罚法等实用法律知识;跟随队员走进田间地头、农户家中,耐心倾听群众的矛盾纠纷和法律困惑,协助引导大家通过调解、诉讼等合法途径解决问题。这段经历让我深入理解了基层司法巡防工作“预防为先、调解为主、普法随行”的全流程,真切体会到这份工作在化解矛盾、维护秩序中的重要价值。同时,也让我对家乡的社情民意有了更直观的认识,社会责任感显著提升,深刻懂得守护一方平安需要日复一日的坚守与付出。
智能技术学院 计算机一班韩宛谕
这个暑假我在机关事务中心参与了为期一个月的实践活动,收获颇丰。实践中我主要协助管理行政后勤档案学习公文流转流程,还参与了机关办公用房调配、节能宣传等工作。通过整理档案,我熟悉了规范化管理的细节;跟随前辈巡查办公区域,我了解了机关事务保障的内容。小到整理材料,大到会议服务,都关系着单位的高效运转。
这段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机关事务保障管理“幕后服务”的价值,也锻炼了细心和沟通能力。同时,我能看到工作人员严谨负责的态度,更明白每份岗位都需要脚踏实地地付出。未来,我会把这份体验融入学习,提升责任感,为社会服务积累经验。

智能技术学院 工业机器人二班陈慧琳
这个暑假,我通过“返家乡”社会实践,在新华路街道办事处城运中心进行了实习。这段经历让我跳出课本,真切体会到基层治理的脉搏,对“服务”二字有了更深的理解。
作为基层“神经中枢”,城运中心事无巨细,从邻里纠纷到应急调度都需快速响应。我的工作从整理台账、录入数据开始,看似琐碎,却关系居民实际需求。曾有一次协助处理小区漏水投诉,从接电记录到联系维修、跟进进度,整个过程环环相扣。最终居民打来感谢电话,让我意识到基层工作的价值,正藏在一件件“小事”之中。基层工作人员的“接地气”也让我触动——他们能叫出居民的名字,善于化解矛盾。这种“把群众当家人”的态度让我明白,基层工作不仅需要专业能力,更要同理心和责任担当。
这次实践让我深刻体会到,社会治理就体现在每一次调度、每一份记录、每一次走访中。今后我愿带着这份理解继续学习,努力成为一个能为社会做实事的青年。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幼专学子定当勇毅笃行,脚踏实地,逐光而行。于基层教育的广阔天地间,锚定育人初心,锤炼教学本领,涵养仁爱之心。凭借赤诚情怀与扎实学识,在推动教育均衡发展的新征程中,贡献青春力量,书写青春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