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积极响应2025年全国科普月“科技强国 科普惠民”的主题号召,9月25日,科学与人文教学部联合科研处、团委、党委宣传统战部,组织我校科技志愿者走进河南省新蔡县砖店镇周寺小学,开展“科普下基层”志愿服务活动。

秋日的周寺小学操场,被一声“3、2、1,发射!”瞬间点燃——一支支水火箭划破晴空,尾翼拖着晶莹水雾,在孩子们震耳欲聋的欢呼中直冲百米高空。科学教研室组长穆老师顺势讲解牛顿第三定律:“你们给地球一个向下的力,地球就把火箭推向蓝天”,把高深定律变成看得见、摸得着的“飞天游戏”。

航模盘旋,梦想起飞。四轴飞行器悬停、翻滚、定点空投,战斗机航模拉出呼啸弧线,仿生蝴蝶扇动“鳞粉”机翼低空掠过,引得学生踮脚伸手、尖叫连连。老师把操控台交给最踊跃的小女孩,手把手教她推杆,“左一点、右一点”,飞机随童心起舞,那一刻,天空不再遥远。

“火焰掌”在安全线外上演。孩子们屏住呼吸,随即爆发出“哇——”的声浪。老师趁热打铁讲解燃烧三要素:“火是能量,也是责任”,把敬畏写进每一双瞪大的眼睛。静电章鱼、莱顿瓶放电、马德堡半球……八个实验串起一条“科学长廊”。静电章鱼张牙舞爪,塑料丝带随棒起舞,孩子们追着“看不见的电”满场跑;莱顿瓶“啪”一声电火花,把“电可以储存”刻进记忆。

液氮大爆炸把气氛推向顶点。当温水注入液氮,“轰——”一朵白色蘑菇云腾空而起,操场秒变“科幻片场”。老师追问:“如果给家乡也装上一台‘冷能发动机’,你们想用它来做什么?”“给奶奶冷藏椒!”“给大棚降温!”稚嫩的回答里,科学的种子已悄然发芽。

短短两小时,190名孩子轮番体验、提问、惊呼、记录,科学不再是课本上静止的公式,而是可以点燃、可以起飞、可以握在手心的滚烫梦想。“我以后也想当一名科学家!”活动结束时,一位五年级学生激动地说出梦想。这句纯真的话语,正是本次科普活动意义的最佳诠释——为乡村孩子点亮科学梦想,拓宽他们认知世界的视野。
“科普下基层”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教育公平的生动注脚。我们将高校的智力、知识与创新资源,转化为乡村孩子可感、可触、可追的成长动能,让科学之光照亮更多童年。这既彰显了我校服务基层、奉献社会的责任担当,也为学子提供了锤炼动手能力、激发创新思维的实践舞台;既回应了乡村振兴的时代呼唤,也为乡土中国注入了源源不竭的“科技能量”。
2025年9月是《科普法》修订后的首个“全国科普月”,主题为“提升全民科学素质 夯实科技强国基础”。以此为新起点,我校将持续开展“科普进村社、进田间、进课堂”系列活动,让科学的种子在更广阔的土地上生根发芽,让科技之光照亮乡村振兴的美好前程。活动同时也得到了市级媒体关注,驻马店市电视台在驻马店融媒公众号和每日新闻里进行了宣传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