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工作
位置: 首页 > 党团工作 > 党建工作 > 正文

我家乡的党史故事第十八站——淮滨

作者:   时间:2022-12-04   点击数:

       缅怀革命先烈,重温红色记忆,奋进新时代,开启新征程。学前教育学院开展特色党史学习活动,通过学生讲家乡党史故事,让学生们感受到家乡革命岁月的艰辛与峥嵘。总结党史学习教育经验,引导学生学好党史。接下来即将开启本期学习的第十八站----淮滨。

淮滨革命烈士郑伯英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百年风雨兼程,百年卓越辉煌。蓦然回首,中国共产党已走过了百年的光辉历程。在这百年之间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鲜红的党旗始终在高高飘扬!

       河南省信阳市淮滨县是大别山革命老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那个如火如荼的革命年代,成千上万的革命先烈,为了淮滨人民的解放,将鲜血洒在这片红色的热土。

       郑伯英,1908年生,河南省淮滨县赵集乡人。1925年以优异成绩考入潢川省立七中。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毕业后回乡任教,在家乡麻里店办起一所改良学校。不久,郑伯英在当地农民群众中建立党的外围组织“穷人会”、“干蛋团”,为后来游击队的扩充奠定了基础。1933年2月,息淮地区的党组织与上级党委失去了联系,郑伯英毅然承担了临时县委书记的职务,顽强地坚持工作。同年7月,新蔡县发生“小李庄惨案”,该县部分游击队员转移到麻里店,郑伯英主动接受关系,给予妥善安排。息新红军游击队成立后,他担任分队长,在每次战斗中,屡建战功,威名四震。1933年底,郑伯英带领息新红军游击队活动于新蔡、临泉、息淮一带,连续勇猛地打击敌人。

       1934年9月24日,敌骑兵十三旅和地方武装约3000人,向游击队驻地麻里店一带进行“围剿”。面对几十倍于我的敌人,游击队员英勇还击,连续打退敌人的多次进攻,但终因寡不敌众,近百人的游击队还剩不到10人。在此紧急关头,郑伯英毫不畏惧,光着膀子,一手持枪,一手持刀,率队突围,直至壮烈牺牲,时年26岁。

       英雄已长眠于地下,但精神永远在激励着当代青年。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一百年前,一群新青年高举马克思主义思想火炬,在风雨如晦的中国苦苦探寻民族复兴的前途。一百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旗帜下,一代代中国青年把青春奋斗融入党和人民事业,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先锋力量!

 如今中国繁荣富强的盛世如革命先辈们所愿,但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仍任重道远,仍需青年继续发扬坚定信念,不屈不挠,英勇顽强的大无畏精神,任他洪水猛兽还是壁立千仞,都无所畏惧,以昂扬向上姿态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供稿:许前雪     编辑:李悦     审核:王文选


联系我们:驻马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教育学院

联系电话:0396-3680311

地址:驻马店市盘龙山路2658号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