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怀革命先烈,重温红色记忆,奋进新时代,开启新征程。学前教育学院开展特色党史学习活动,通过学生讲家乡党史故事,让学生们感受到家乡革命岁月的艰辛与峥嵘。总结党史学习教育经验,引导学生学好党史。接下来即将开启本期学习的第十四站----西峡。
西峡口战役
1945年春,侵华日军发动了在中国战场的最后一次大会战——老河口战役,中方称豫西鄂北会战,主要战场在鄂、豫、陕三省交界,包括老河口、南阳、邓县、西峡口等地区。其中,西峡口战役是豫西鄂北会战中持续时间最长、最激烈、最关键的战役,同时也是最后一个结束的战役。
西峡口城面积不是很大,但却是通往陕西省的门户,地理位置十分重要。随着抗日战争爆发,河南省全境几乎尽陷日寇之手,当时河南省政府、省高级法院、省师范学院等行政机关、高等院校全部迁到西峡口地区,西峡口成了河南省重要的军事中心和政治中心。面对侵华之日寇,从1945年3月下旬至8月下旬驻守西峡口地区的10余万国军参战官兵、宛西地方武装、各党派及当地民众万众一心,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同仇敌忾,共御外侮,谱写了一篇艰苦卓绝的抗战诗篇。
在时任国民革命军一一〇师三二九团三营副营长徐建铭的回忆录中,那段悲壮历史瞬间关于鲍允超烈士的描述异常清晰——1945年3月,日军一部妄图打开进犯陕西的大门,向豫西重镇西峡口进犯,派一部日军迂回蛇尾沟,出其不意地进击西峡口侧背。师部命令抗日期间曾负过伤的安徽人、副团长鲍允超带领一个营兵力经人马岗向蛇尾沟前进,与三营合击进犯之敌。
人马岗地形险要,两边是南北夹峙的陡山,中间的羊肠小道只能容一个人通过,东西有百余米长,南面是接连不断的山岭起伏地,北面临河。午夜零点左右,尖兵行至此与日寇遭遇,战斗进入白热化的肉搏。不时发出战斗指令的鲍允超成为敌人关注的焦点,被敌人围攻,壮烈为国殉难。随后,徐建铭所在的三营奉命打扫战场时,战士们眼泪淌不停,鲍允超和战友们的鲜血染红了那个仅有四十多平方米的山坡……
抗战英雄们在生死抉择面前,把生命置之度外,国家和民族放在首位,出生入死。经过中国军民的浴血奋战,成功把日军阻止在西峡口以西地区,粉碎了日军威逼西安、威胁战时陪都重庆进而达到灭亡中国的计划。
如今的西峡在乡村振兴中吃上了“生态饭”,端稳了“金饭碗”,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县城”、“国家卫生县城”、“ 国家园林县城”等荣誉称号。但我们永远不会忘记如鲍允超一样的革命英雄,这是他们用鲜血换来的美好生活。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我们要从红色故事中汲取精神力量,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情怀,坚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决心,树立爱国之心、强国之愿、报国之志。
供稿:吕梦圆 编辑:李悦 审核:王文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