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怀革命先烈,重温红色记忆,奋进新时代,开启新征程。学前教育学院开展特色党史学习活动,通过学生讲家乡党史故事,让学生们感受到家乡革命岁月的艰辛与峥嵘。总结党史学习教育经验,引导学生学好党史。接下来即将开启本期学习的第二十六站---洛阳老城区。

英勇创建洛八办,勇保机密铸丹心

刘向三,1909年生,邓县(现邓州市)罗庄镇刘岗村人。1927年5月,冯玉祥领导的北伐军第14军到了南阳,刘向三入伍当兵。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了江西宁都起义。随后,他历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团无线电大队大队长,第一方面军第五军团、中央军委保卫局科长,第三十军特派员。抗战爆发后,刘向三任中央统战部负责人。

1938年春,华北沦陷。中央决定由时年29岁、在军委统战部工作的刘向三负责到洛阳筹建八路军办事处。毛泽东主席向他指出办事处的主要任务:一是日军一旦过黄河后,在豫西开展广泛的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二是宣传党的政策、抗战主张,要在国民党上层人士中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三是办事处是我军在那里的合法机关,地方党组织工作如遇困难,应尽可能提供方便。1938年9月,十八集团军总司令朱德、副总司令彭德怀签署了在洛阳设立办事处的公文。10月,刘向三带领50余人乘卡车由延安出发,来到洛阳,设立第十八集团军驻洛办事处。

刘向三带领军事干部及学生,开展了向河北山东的第一战区输送情报的任务,还将情报的范围覆盖到华中地区,这些地下工作党员强有力的情报输出,使他们逆转了一次又一次的逆境,破坏了日军的战略部署。


为了发动群众进行抗日,“洛八办”做了大量宣传我党抗日政策的工作。刘向三带领“洛八办”的同志克服重重困难,曾印发过《八路军战报》《拂晓报》,摘编《新华日报》《群众》等报刊上的重要文章,转发给各地党组织。另外,还秘密向国统区发行了毛泽东《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和有关游击战的小册子等。这些读物,有力地发动了群众,对抗战工作做出了较大的贡献。还利用朝鲜义勇军、工业合作协会晋豫区办事处、红十字会等抗日组织,为党中央和前线购买军需物资,对国民党的限制政策造成有力的打击。
洛八办的历史是中国抗战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回顾洛八办的历史,也让我们看到了洛八办的使命与担当,对党忠诚,献身事业,听党指挥,不畏艰难,勇担重任。洛八办已经成为人们心中的一座精神丰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