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赛项名称
赛项名称:现代家政服务与管理
主办单位:教务处
承办单位:应用技术学院
比赛时间:2025年5月20日
比赛地点:实训室
二、比赛目的
本次校级比赛紧密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旨在全方位提升现代家政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的整理收纳实操技能。通过竞赛形式,深度强化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实践应用能力,着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与创新精神。以赛促教、以赛促学,充分展示专业教学成果,推动专业教学改革与发展,为学生未来投身家政服务行业奠定坚实基础。
三、参赛对象
本校现代家政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在籍学生,以团队的方式参赛,每支参赛队伍由4名学生组成。
四、比赛内容与方式
(一)理论知识考核(30%)
考核形式:闭卷笔试,题型涵盖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
考核内容:整理收纳的基础理论知识,包括空间规划原则、物品分类方法、常见收纳工具的特性与选择;家政服务行业的相关标准与规范,如服务流程标准、安全卫生要求;以及与整理收纳相关的基础心理学、美学知识。
(二)实际操作考核(70%)
考核形式:参赛队伍在模拟的家庭场景(如卧室、客厅、厨房等)内,依据给定的任务要求完成整理收纳工作。
考核内容:
空间规划布局:依据模拟空间的尺寸、功能需求,合理划分收纳区域,绘制简易的空间规划草图,体现空间利用的合理性与高效性。
物品精准分类整理:对模拟空间内的各类物品,如衣物、生活用品、办公用品、食品等,进行准确分类,并按照整理收纳的原则进行整理,如按季节、使用频率、物品属性分类等。
收纳技巧熟练运用:熟练掌握并运用多种收纳技巧,如衣物的折叠、悬挂方法,物品的堆叠、排列技巧等,将整理好的物品妥善放置于收纳工具(衣柜、收纳箱、抽屉、置物架等)中,保证物品摆放稳固、整齐且易于拿取。
收纳工具正确选用:根据物品特点、空间条件,准确选择合适的收纳工具,并能熟练进行组装、安装与使用,如安装衣柜内部的分隔板、合理运用收纳箱的分层配件等。
美学与个性化呈现:在整理收纳过程中,注重整体的美观性与个性化需求,通过色彩搭配、物品陈列等手段,使整理后的空间具有一定的美感,符合一般家庭的生活习惯与审美标准。
五、比赛规则
(一)参赛队伍要求
参赛选手必须严格遵守比赛规则,听从现场工作人员的统一指挥与安排,按时抵达比赛场地进行检录与准备。比赛期间,选手不得擅自离开比赛区域,如有特殊情况需离开,必须经裁判同意。
比赛流程
比赛开始前,参赛队伍通过抽签确定比赛顺序与比赛场地,按抽签顺序依次开展实际操作考核。每支队伍在实际操作考核前有5分钟的准备时间,用于熟悉场地与物品。实际操作考核时间截止后,参赛队伍必须立即停止操作,有序离开比赛场地。
违规处理
比赛过程中,若发现参赛队伍存在作弊、违反比赛规则或干扰比赛正常进行的行为,将视情节轻重给予警告、扣分直至取消比赛资格的处罚。
六、评分标准
(一)理论知识考核评分
由专业教师组成阅卷小组,依据评分标准对试卷进行评分。评分标准根据不同题型的分值与答题要点制定,确保评分的公平、公正。
(二)实际操作考核评分
空间规划(20分):规划科学合理,充分满足空间功能需求,符合人体工程学原理,绘制的草图清晰、准确,得15~20分;规划基本合理,存在少量小问题,草图绘制较清晰,得8~14分;规划不合理,草图绘制模糊,得0~7分。
物品分类与整理(20分):物品分类准确、全面,整理有序,严格遵循整理收纳原则,得15~20分;分类基本准确,整理较为有序,存在少量错误,得8~14分;分类错误较多,整理混乱,得0~7分。
收纳技巧运用(20分):熟练运用多种收纳技巧,操作规范、高效,物品收纳稳固、易于拿取,得15~20分;能运用常见收纳技巧,操作较熟练,存在一些小瑕疵,得8~14分;收纳技巧运用不熟练,操作存在较多问题,得0~7分。
收纳工具选择与使用(10分):收纳工具选择恰当,能正确组装和使用,工具使用效果良好,得8~10分;工具选择基本合适,使用过程中有少量失误,得4~7分;工具选择不当,使用错误较多,得0~3分。
美学与个性化呈现(15分):整理后的空间美观大方,色彩搭配协调,具有一定的个性化风格,符合大众审美与生活习惯,得10~15分;空间有一定美感,个性化体现一般,得5~9分;空间美观性差,缺乏个性化,得0~4分。
团队协作(15分):团队成员分工明确、协作默契,沟通顺畅,工作效率高,得10~15分;团队协作较好,存在一些小的沟通问题,得5~9分;团队协作不佳,分工不明确,沟通不畅,得0~4分。
实际操作考核由3-5名专业评委组成评委小组进行现场评分。评委根据参赛队伍在各个考核内容方面的表现,按照评分标准打分。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取其余评委打分的平均值作为参赛队伍的实际操作考核成绩。
七、奖项设置
一等奖一组,二等奖两组,三等奖三组。
八、比赛组织与保障
(一)组织机构
成立现代家政服务与管理专业整理收纳技能校级比赛组委会,负责比赛的组织、协调与管理工作。组委会成员包括学校相关领导、专业负责人、行业专家、专业骨干教师等。
设立仲裁监督组、专家指导组和裁判组。仲裁监督组负责监督比赛的公平、公正,处理比赛中的争议和申诉;专家指导组负责指导比赛的赛前准备、赛后总结等工作,但不参与赛中评判;裁判组负责比赛的现场评判工作,确保评判结果准确、公正。
(二)赛事保障
场地保障:学校负责提供符合比赛要求的场地,包括实际操作考核场地。场地应具备足够空间、良好通风和照明条件,以及完善的收纳设施与设备。
设备与耗材保障:学校负责提供比赛所需的收纳工具(衣柜、收纳箱、抽屉、置物架、衣架等)、各类物品(衣物、生活用品、办公用品、食品等)以及其他耗材(标签、胶带、剪刀等)。设备和耗材应质量良好、数量充足,满足比赛需求。
安全保障:学校制定详细的安全保障方案,确保比赛期间参赛选手、指导教师和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与财产安全。比赛场地设置明显的安全标识,配备必要的安全设施和急救药品。在比赛前,对参赛选手和工作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强调安全注意事项。
后勤保障:学校做好比赛期间的后勤保障工作,包括提供饮用水、休息区域等,为参赛人员提供便利的比赛条件。
经费保障:学校设立专项经费用于支持本次比赛。经费主要用于赛场布置、设备与耗材采购、专家评委费用、奖品购置等。
九、比赛宣传与成果转化
宣传推广:通过学校官网、校内宣传栏、班级群等渠道,对比赛进行宣传,展示比赛的意义、内容、规则和成果,提升比赛的知晓度与影响力。邀请学校媒体对比赛进行报道,宣传现代家政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发展前景和人才培养成果,吸引更多学生关注专业学习。
成果转化:比赛结束后,组织专业教师对比赛过程和成果进行总结分析,将比赛中涉及的优秀整理收纳案例、创新方法和技巧等进行整理提炼,形成教学资源,应用于后续的专业教学中。同时,鼓励学生将比赛成果应用于实际生活和未来的职业实践中。
十、其他事项
本方案未尽事宜,由比赛组委会另行通知。
各参赛队伍要高度重视本次比赛,认真做好参赛选手的选拔和培训工作,确保比赛顺利进行和参赛质量。
参赛选手和指导教师要严格遵守比赛纪律和相关规定,尊重裁判,服从安排,展现良好的职业素养和精神风貌。